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48812】“把農民變成‘我’”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在线平台    发布时间:2024-05-01 23:34:30

  深冬的太行山,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在河北邢台前南峪村,裹著厚棉衣的李保國來到了蘋果園裡。

  “李老師快給我們講講,冬天的蘋果咋办理?”乡民們急迫地圍上來。“‘去掉直立條,不留扇子面’。像這棵樹,但凡往上長、往起抬的枝,超過40厘米一概不要。現在不舍得剪,今后就會長成大鍋蓋,影響採光……”李保國一手持剪、一手拿鋸,手起枝落。

  “作為一個林業專家,一定要了解農民,給他們聽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李保國說,農民最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把技術學到手,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

  1981年,第一次到前南峪建灘隊指導蘋果办理,年輕的李保國遭到了質疑。隊長鄭津玉問:“你多大了?”李保國說:“我58年生。”鄭津玉說:“我56年就開始管蘋果了,我們這兒來的教授多了。”李保國說:“給我100棵樹。”

  一年后,李保國的果樹長得最旺、果子個頭最大、總產最高,來買蘋果的都先買李保國樹上的。隊員們對這個年輕人徹底服了,紛紛來找他取經。

  “脫貧為科研出題,科研為脫貧解難。”這是李保國在山區扶貧寻求的目標。1996年,他跟隨河北農大科技救災團來到崗底村。大洪水剛剛沖毀了村裡的250多畝犁地。看著時任村支書楊雙牛難過的樣子,李保國悄然在一個煙盒上寫了個電話號碼,遞給楊雙牛,說:“我能够幫你們富起來。”

  如約而行,李保國帶著同在河北農大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崗底村住下來。白日,李保國一座山接一座山调查﹔正午啃一個饅頭,喝壺涼白開﹔晚上,他仔細收拾调查數據。半個月下來,李保國跑遍了全村的溝溝坎坎。

  很快,李保國為村子作出致富規劃:一是人均2畝蘋果,平均收入2萬元﹔二是人均發展板栗5畝,平均收入5000元﹔三是人均2隻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

  尔后,李保國又推廣蘋果套袋技術,這項新技術當時在河北省尚無先例。“蘋果不見光還能長?”面對群眾的不理解,李保國拿出5萬多元科研經費買來紙袋,手把手教乡民套袋。秋天,套袋蘋果又大又紅,5兩到6兩的每個賣10元,8兩以上的每個賣50元,最高的賣到了100元,而沒套袋的蘋果還是賣不上價錢。這下,群眾服了。

  有一年,春季開花時節下了大雪,李保國打電話到崗底村,讓人都上山,把樹上的雪都搖下來,然后把村裡能發煙的東西都運到山上,夜裡12點開始熏煙,一畝地四到五堆。第二天,李保國不顧雪后路滑,來到了崗底村。

  花凍了85%,果農們垂頭喪氣,村干部楊平和說:“這下完了。”李保國一戶一戶看過后說:“問題不大,有10%的花就夠用了。”他馬上召集人,布置到外地找花粉,人工授粉。那一年崗底蘋果不僅沒減產,反而增收了。

  在蘋果办理實踐中,從套袋、去袋、轉果,到摘葉、鋪反光膜、上肥,李保國獨創了128道蘋果生產办理工序,並印成“理解紙”,讓乡民像工人生產標准件一樣生產蘋果。崗底村注冊的“富崗蘋果”屡次獲獎,並獲得全國馳名商標。

  现在,“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太行山的369個村,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超過1億公斤,7萬多乡民走上了致富路。

  除推廣蘋果培养办理技術外,李保國還積極推廣板栗、核桃等多種技術。他為臨城縣的綠嶺公司探究出了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培养技術體系,使過去草都長欠好的荒崗栽上了“搖錢樹”。2002年,市場上的一般核桃每公斤不到4元,李保國指導生產的薄皮核桃,一上市就賣出了每公斤30元的高價,并且供不應求。

  30多年來,李保國演示推廣36項標准化林業技術,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添加農業產值35億元。他直接幫扶三四十個村庄,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庄數百個。許多生生世世在荒山上“刨食”的農民腰包兴起來。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崗底乡民劉麥林在管好自家果園的同時,給周邊村的蘋果園當技術指導,最忙時指導著四五個果園。

  “把握了技術,就把握了脫貧的金鑰匙。”年近花甲的李保國說,“這輩子最满意的事兒,便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 陶氏公司于Chinaplas 2024期间全面展示循环与创新材料科学解决方案开启行业创新合作
下一篇: 《新建年产××亿瓶袋直立式软袋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回到顶部